Search

[韓語發音技巧160730]
大家都會講英語,可是你知道美國人講英語的速度,跟我們講的速度...

  • Share this:

[韓語發音技巧160730]
大家都會講英語,可是你知道美國人講英語的速度,跟我們講的速度,到底差別在哪裡呢?在自然的環境下英語的講話速度是每分鐘160~190個單字,一般認為每分鐘低於125個字算是太慢,超過180個單字的話則是太快, 而相對於此,대학수학능력시험(韓國大學修學能力考試),也就是類似台灣的學測,其中的英語聽力考試科目中的平均單字數為每分鐘140.7個. 以這樣的標準來看台灣人的講英語的速度,多數的人每分鐘講應該不多於125個英文單字,就算勉強加快,應該也沒能達到像美國人一般的自然和正確。
這樣測定每分鐘所講的單字數我們稱為「發話速度」,那麼韓語的發話速度又是如何呢?一般正常韓國人的發話速度平均在於每分鐘90個韓語單字,年齡跟性別比較沒有大的差異,不過沒上過學校的人會在72個單字, 而大學以上學歷的人平均會在107個單字左右。
其實應該很多同學已經察覺韓語的發話速度跟英語的發話速度比起來相對慢了很多,從美國的電視新聞廣播跟韓國的KBS也好SBS也好,比較上應該很明顯的可以感受得到,不過即使是這樣的,為何台灣的韓語學習者在說韓語的時候,未能follow韓國人的速度呢? 影響的原因有很多種,單字的選擇/節奏/phrase組成/發音長度/遲疑和休止(pause)/等原因。
而其中像底下這些教材中常會出現的發音變化, 常會是影響發音和發話速度的。
놓는[논는] 국화(菊花)[구콰] 먹는[멍는] 국물[궁물]...
不管是同化也好,硬音化(경음화),音的添加也好,等等的發音現象, 在大部分的情況下, 發音的環境是與閩南語類似,不過韓國人的發音態度和習慣是與台灣人不一樣,以받침(尾音)為例, 台灣人(特別是平常說國語但不熟悉閩南語的人)在碰到有받침的時候常會有把這些發音弱化或是當作隱形的現象, 以上面<菊花(국화)>為例, 國語發音是[ju hua], 因為國語裡的[p/t/k]尾音已經消失了;而閩南話還有[p/t/k]的尾音,所以發音是[ggiok hui] , 韓語發音是[kuk hua],按照上面所說的兩個語言的環境是一樣的,但是在句子中閩南語是選擇分開,彼此不碰撞,也就是唸做[ggiok / hui] ,而韓語則選擇[kuk+hua]-->唸做[kukhua],兩個發音彼此碰撞。唸出來的結果就不一樣了,其實其他還有很多很多的例子,不知道同學們有興趣嗎? 有的話回應一下,老師再介紹喔。
所以其實台灣人學韓語,在發音上真的有很多的優勢,只要小小的轉念,海闊天空的,下回再聊^-^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한국어를 쉽고 재미있게 배울 수 있는 곳입니다!��
View all posts